- 名称:向古人学家教_百家讲坛
- 作者:张志君
- 状态:完结
- 播音:张志君
- 最新章节:08白居易的教育智慧.mp3
- 标签:
古人
家教
- 公元前551年,孔子出生于鲁国,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。孔子两岁时,父亲就去世了,由母亲抚养长大。孔子在20岁那年,出任鲁国小官。由于孔子一直努力读书,他的学问也越来越渊博。尽管孔子对于改进社会秩序颇有见地,然而,鲁国的国君对于他的劝告却置之不理,从此孔子决定通过教学传播他的思想。自孔子30岁起到他72岁去世,他的学生约有三千名,其中有七十二位,后来成为有名的学者。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,被广泛传播,影响深远。因此,孔子也被后世称为孔圣。孔子二十岁时,得有一子,取名为孔鲤,字伯鱼。那么,作为一代教育家,孔子对于自己的孩子是如何施教的呢?对于当今的父母来说,孔子育儿又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呢?孔子教育儿子是从读书识礼开始的。在他看来,《诗经》中的文章,多半是与修身、齐家有关,《礼》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,离开这些,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活。他的这种“重德教”的教育方法,即后世称谓的“诗礼传家”,时至今日,仍值得我们借鉴。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饱读圣贤书的孔子认为《诗经》是一个好的教化工具,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足以概括这本书的巨大意义。而与《诗经》相提并论的便是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中提及的《礼》。《礼》以《周礼》为代表,记载了先秦时期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风俗、礼法等等,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。那么,孔子让儿子孔鲤学习《礼》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?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对于当今究竟有哪些现实意义呢?孟子是继孔子之后,儒家最伟大的人物。孟子名珂,字子舆。生于公元前372年,与孔子相差100多年。孟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,自幼丧父,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位闻名天下的大儒,多得力于母亲的教育。《三字经》中有“昔孟母,择邻处;子不学,断机杼”的传诵名句,孟母的“三迁择邻”、“断机教子”等脍炙人口的故事,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,也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,孟母因此被尊为母教第一人,她注重家庭教育的精神,和选择教子的方式方法,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,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。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,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。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,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。那么,孟母是如何帮助孟子养成诚实不欺的品德的呢?“断机劝学”讲述的是孟母激励孟子发奋向学的故事。“子不学,断机杼”是三字经的文句,每个人都耳熟能详,但是我们更应该想到孟母的伟大,她能把握机会,以活生生的教材,使孟子能领会恒心向学的重要。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,用断织来比喻废学,很有说服力。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,孟母采取“断织”的措施,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,从而改变“废学”积习。这样做,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。那么,孟母“断机劝学”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