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名称:《春秋》历史故事
- 作者:佚名
- 状态:完结
- 播音:佚名
- 最新章节:10九合诸侯|齐桓公|(上).mp3
- 标签:
- 《春秋》历史故事。一般而言,介绍《春秋》,都是说孔子晚年时编写的史书。深究的话,这句话至少有两个不准确之处:一、严格来说,孔子并非是编写者,更多的是整理、改写。因为这些史书原来就是有的,孔子的工作是把它们中自认为更有价值的内容选择出来,攒成一部书。二.、《春秋》并非严格意义的史书,所以四书五经中把《春秋》列为经,永乐大典也没有把它列入史。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太不单纯,夹带了孔子太多的私货。说实话,这本书之所以火,跟它本身写得好有关系,但这个“好”绝对不至于到古代的读书人手一册,且时读诵读的程度。说到底《春秋》只不过是一个春秋时期不起眼的一个小国——鲁国的历史。所以说,其中所写的史实并没有太大的史料意义。《春秋》的影响大,除了儒家成为后世统治思想体系的原因之外,还在于它写的是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之间242年的历史,跟史学界定义的东周前半段的时间基本吻合。正如前言,《春秋》被孔子赋予了特殊的意义,那就是“微言大义”,孔子是在借助于这本史书,表达自己的政Z主张,宣扬自己对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看法。所以说,《春秋》是被孔子寄予厚望的,否则它也不可能从孔子所写的几十本书中脱颖而出,成为五经之一。接下来我们再来深入浅出的讲一下:孔子为什么编《春秋》?按笔者的理解,孔子的初衷应该和绘本作者一样的,与其空洞的说教,不如用具体故事输出自己的各种的价值观。这样既会使教条显得有血有肉,生动有趣不显枯燥。而且传达的道理也更加深刻、入木三分。按照史学的语言就是:《史秋》记载的是在世风下的周朝末世,孔子悲叹周室衰微,力推克己复礼,重现西周三代圣君的政Z理想。然而,套一句网络流行语:“理想太丰满、现实太骨感!”孔子在写《春秋》时的顾虑太多、思想并不单纯,要避很多人的讳,因此原书太于简略,读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传说儒家只所以有七十二贤,主要原因是孔子的学生中只有这七十二人读完了《春秋》。于是后世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《春秋》就出现了很多版本的“传”,用于解释、补充《春秋》,比较有名的是“春秋三传”——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榖梁传》。因此,说起《春秋》通常意义上是指这一经三传。就史书意义而言,虽然《春秋》被吹揍得过分了,不过它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。它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,记载了那个时代鲁国和“国际”上重要的事件。因此《春秋》涉猎是很广泛的,有诸侯国之间征伐、会盟、朝聘等事,还有日蚀、月蚀、星变、灾害等自然现象,以及祭祀、婚丧、城筑、狩猎、土田等社会生活。